根據(jù)磁粉檢驗的方法不同(即噴灑磁粉和觀察評定的時機不同),可以分類為:
a.外加法(連續(xù)法):在對被檢工件充磁(磁化電流不斷開)的同時噴灑磁粉(磁懸液)并進行觀察評定。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能以較低的磁化電流達到較高的檢測靈敏度,特別是適用于矯頑力低、剩磁小的材料(例如低碳鋼),缺點是操作不便、檢驗效率低。
b.剩磁法:利用被檢工件充磁后的剩磁進行檢驗,即可以對工件充磁后,斷開磁化電流后再噴灑磁粉(磁懸液)和進行觀察評定。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檢驗效率高,缺點是需要較大的充磁電流(約為外加法所用磁化電流的三倍),要求被檢工件材料具有較高的矯頑力和剩磁(以保證充磁后的剩磁能滿足檢驗靈敏度的需要),并且在使用交流電或半波整流作為磁化電流時,必須注意控制斷電相位。
工件磁粉檢驗的靈敏度除了與工件自身條件(鐵磁特性、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等)有關(guān)外,最重要的就是磁化規(guī)范的參數(shù)選擇,即直接通電法時的磁化電流(種類、大�。�,或者線圈法時的磁勢(以磁化安匝數(shù)表示,即磁化電流與線圈匝數(shù)的乘積),或者磁軛的提升力等等,這些參數(shù)將直接影響被檢工件上磁化強度的大小,亦即直接影響漏磁場的大小。因此,為了正確確定工件的磁化規(guī)范,往往要采用特斯拉計(高斯計)或磁場指示器,或者簡易試片(靈敏度試片),或者靈敏度試塊等等來檢查、驗證工件上的磁化強度是否適合。
磁粉的功用是作為顯示介質(zhì),其種類包括有:
a.黑磁粉-成分為四氧化三鐵(Fe3O4),呈黑色粉末狀,適用于背景為淺色或光亮的工件。
b.紅磁粉-成分為三氧化二鐵(Fe2O3),呈鐵紅色粉末狀,適用于背景較暗的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