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耳聽覺系統(tǒng)非常復雜,迄今為止人類對它的生理結構和聽覺特性還不能從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釋清楚。所以,對人耳聽覺特性的研究目前僅限于在心理聲學和語言聲學。人耳對不同強度、不同頻率聲音的聽覺范圍稱為聲域。在人耳的聲域范圍內(nèi),聲音聽覺心理的主觀感受主要有響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應、高頻定位等特性。其中響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觀上用來描述具有振幅、頻率和相位三個物理量的任何復雜的聲音,故又稱為聲音
由于人耳聽覺系統(tǒng)非常復雜,迄今為止人類對它的生理結構和聽覺特性還不能從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釋清楚。所以,對人耳聽覺特性的研究目前僅限于在心理聲學和語言聲學。
人耳對不同強度、不同頻率聲音的聽覺范圍稱為聲域。在人耳的聲域范圍內(nèi),聲音聽覺心理的主觀感受主要有響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應、高頻定位等特性。其中響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觀上用來描述具有振幅、頻率和相位三個物理量的任何復雜的聲音,故又稱為聲音“三要素”;而在
多種音源場合,人耳掩蔽效應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聲學的基礎。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以上問題。
一、聲音三要素
1.響度
響度,又稱聲強或音量,它表示的是聲音能量的強弱程度,主要取決于聲波振幅的大小。聲音的響度一般用聲壓(達因/平方厘米)或聲強(瓦特/平方厘米)來計量,聲壓的單位為帕(Pa),它與基準聲壓比值的對數(shù)值稱為聲壓級,單位是分貝(
dB)。對于響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單位宋(Sone)來度量,并定義lkHz、
40dB的純音的響度為1宋。響度的相對量稱為響度級,它表示的是某響度與基準響度比值的對數(shù)值,單位為口方(phon),即當人耳感到某聲音與1kHz單一頻率的純音同樣響時,該聲音聲壓級的分貝數(shù)即為其響度級?梢姡瑹o論在客觀和主觀上,這兩個單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純音外,聲壓級的值一般不等于響度級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響度是聽覺的基礎。正常人聽覺的強度范圍為0dB—140dB(也有人認為是-5dB—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聽頻率范圍(即頻域)的聲音,即使響度再大,人耳也聽不出來(即響度為零)。但在人耳的可聽頻域內(nèi),若聲音弱到或強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樣是聽不到的。當聲音減弱到人耳剛剛可以聽見時,此時的聲音強度稱為“聽閾”。一般以1kHz純音為準進行測量,人耳剛能聽到的聲壓為0dB(通常大于0.3dB即有感受)、聲強為
10-
16W/
cm2時的響度級定為0口方。而當聲音增強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時,這個閾值稱為“痛閾”。仍以1kHz純音為準來進行測量,使人耳感到疼痛時的聲壓級約達到140dB左右。
實驗表明,聞閾和痛閾是隨聲壓、頻率變化的。聞閾和痛閾隨頻率變化的等響度曲線(弗萊徹—芒森曲線)之間的區(qū)域就是人耳的聽覺范圍。通常認為,對于1kHz純音,0dB—20dB為寧靜聲,30dB--40dB為微弱聲,50dB—70dB為正常聲,80dB—
100dB為響音聲,
110dB—130dB為極響聲。而對于1kHz以外的可聽聲,在同一級等響度曲線上有無數(shù)個等效的聲壓—頻率值,例如,
200Hz的30dB的聲音和1kHz的10dB的聲音在人耳聽起來具有相同的響度,這就是所謂的“等響”。小于0dB聞閾和大于140dB痛閾時為不可聽聲,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頻率范圍的聲音,人耳也覺察不到。人耳對不同頻率的聲音聞閾和痛閾不一樣,靈敏度也不一樣。人耳的痛閾受頻率的影響不大,而聞閾隨頻率變化相當劇烈。人耳對3kHz—5kHz聲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聲音信號都能被人耳聽到,而在低頻區(qū)(如小于800Hz)和高頻區(qū)(如大于5kHz)人耳對聲音的靈敏度要低得多。響度級較小時,高、低頻聲音靈敏度降低較明顯,而低頻段比高頻段靈敏度降低更加劇烈,一般應特別重視加強低頻音量。通常200Hz--3kHz語音聲壓級以60dB—70dB為宜,頻率范圍較寬的音樂聲壓以80dB—90dB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