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圣華
內容簡介:上世紀90年代歐洲人開始制定數字電視DVB標準,至今已歷時10多年。本來在DVB中與條件接收相關的標準并沒有定義一定要使用智能卡,可是由于受當時技術條件限制,智能卡CA技術占據了主導,且逐步形成了數字電視CA=智能卡CA的觀念,以及伴隨這一觀念產生的傳統(tǒng)商業(yè)和技術模式,以至于智能卡CA的CW能被共享的安全缺陷被說成是DVB標準中的缺陷。隨著時間推移和技術進步,智能卡CA的弊端和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對數字電視發(fā)展的制約和造成的危害也逐漸顯現(xiàn),為此,不少有識之士為革除這一弊端、促進數字電視發(fā)展進行了有益探索。本文作為這種探索的一個觀點與大家分享。
中國數字電視技術突破傳統(tǒng)、鼓勵創(chuàng)新,是廣電運營商擺脫被動進入良性發(fā)展的關鍵。
一、數字電視條件接收系統(tǒng)(簡稱CAS)的起源
國內數字電視的條件接收CAS技術參照十多年前源自歐洲的DVB標準,世界上其他數字電視標準也是參照的DVB標準,例如日本的ISDB、北美的ATSC,與DVB標準不同的僅僅是信道傳輸部分,后端信源解碼和CAS的標準與DVB標準基本相同。所以,現(xiàn)在數字電視的后端標準以及CA技術全世界是一樣的。
基于DVB標準的數字電視芯片也同樣起源于歐洲,最初的DVB-SIM同密標準是不開放的,參與制定該標準的歐洲公司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國外最早的CA公司均來自于歐洲。隨著歐洲的DVB標準被世界各地采用,歐洲CA公司的市場擴展到了全世界,在最初的幾年時間內,幾乎壟斷了整個世界的數字電視條件接收技術市場,逐漸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商業(yè)和技術模式,至今仍影響著世界數字電視條件接收CAS市場和整個數字電視產業(yè)鏈,造成了機頂盒的混亂,對中國廣電運營商的影響尤其嚴重。
最初的數字電視CA技術也有無卡方式的,主要是用在衛(wèi)星接收工程機上。隨著市場的發(fā)展,機頂盒開始進入大眾消費領域,而CA技術是面向運營商,不同的市場方向導致CAS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數字電視技術分支,當時的MCU運算能力有限,而解密算法又不能太簡單,設計一個能在運算能力差的MCU上快速運行的算法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能夠保護運行這種算法并方便單獨販運的器件,非智能卡莫屬,成了當時數字電視CA的首選。于是,CA的安全就建立在智能卡對算法的保密性上。盡管這種安全基礎比較脆弱,很多CA屢遭**,結構上存在無法克服的技術缺陷,但由于所形成的商業(yè)模式被多數運營商和機頂盒廠家所接受,至今仍然是市場主流。
二、數字電視CAS系統(tǒng)商業(yè)模式的形成
10年前,數字電視技術還是一個相當新的技術,不論芯片、軟件還剛剛起步,數字機頂盒硬件非常復雜,線路板比現(xiàn)在的PC機主板還要大,上面大大小小的芯片密密麻麻,當時即使在歐美,也只有那些大公司才有實力研究數字電視技術。直到現(xiàn)在,數字電視還是一項較綜合的系統(tǒng)技術,技術人員十分匱乏。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由一家公司來開發(fā)完成既針對機頂盒市場又針對運營商CAS市場的各種軟件是很難想象的,大家只能分工協(xié)作,由多家廠商共同完成,并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商業(yè)推廣模式:
當某個運營商選擇了某家CAS,給該運營商供應機頂盒的所有廠家都要集成這家CA,并向其交納集成測試費用。如果某家CA公司的CAS被多家機頂盒廠商集成,又有利于這家公司向運營商推銷其CA,采用該CAS的運營商也就越來越多,也就會有更多的機頂盒廠家跟進集成這家公司的CA。這樣一來,CA軟件通過機頂盒廠家的集成,與種類繁多的機頂盒硬件就捆綁在了一起。因此,較早被采用的CA就會迅速形成壟斷,甚至間接控制了運營商的命脈。如果當初沒有廣電總局要求同密國產CA的政策,打破國外CA公司的壟斷,可能就沒有了目前國內CA公司的輝煌,也說明管理層的決策對產業(yè)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