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融合標準是兩大標準的疊加與廣科院移動糾錯碼的結合,這不僅沒有帶來技術的創(chuàng)新,還帶來了技術處理的復雜度。”9月27日,一位從事載波技術研究的人員這樣告訴《IT時代周刊》。
由于標準出臺,允許地方廣電局酌情選擇多載波或單載波技術體系標準,這使清華和交大原來的標準之爭衍化為市場博弈。雙方鉚足勁開辟市場的同時,如何有效協(xié)調各地無線數字傳輸和接收,無疑將成為困擾網絡運營商的一大難題。目前,適應于兩種技術的所謂雙模接收端芯片并沒有出爐,融合標準的執(zhí)行似乎并沒有1+1=2那樣簡單。
曾經親歷標準之爭的當事人,如今開始積極投身到新一輪市場爭奪。值得玩味的是,清華和上海交大對于融合標準都有著不同的解讀。那么,融合標準在內部人士看來,究竟是怎樣的面目?后標準時代,競爭雙方市場爭奪結果日漸清晰。
國家標準與清華技術一致
融合標準一經出臺,就引起了多方的關注,一個融合了單載波和多載波技術的地面?zhèn)鬏敇藴蕦⑷绾芜M行市場推廣,業(yè)界對此充滿了興趣。
8月30日,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tǒng)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僅僅公告的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框架,并沒有出臺相關配套標準和實施方案。不過廣電總局副總工程師杜百川表示,標準中包含了單載波標準和多載波標準,盡管融合標準提升了使用成本,但地方廣電使用的靈活性更高,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處理。
廣電總局的表態(tài)昭示了兩大標準進入真刀真槍的市場博弈階段,依靠市場檢驗來確立真正具備競爭力的技術標準。
“我們目前側重于固定覆蓋的推廣,主要針對有線電視覆蓋不到的城鎮(zhèn)。清華的多載波標準主要側重于城市的移動接收或者手持設備接收。兩大標準現在是錯位競爭。”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yè)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堯如此告訴本刊記者。作為上海交大標準的核心企業(yè),上海高清一直承擔交大標準的技術研發(fā)和產業(yè)推廣等多項任務。
現在看來,兩大陣營似乎又重新回到標準出臺前的跑馬圈地的爭奪中,除了在有關技術參數中添加廣科院的移動糾錯碼之外,兩大技術陣營的市場推廣沒有更多的改變。唯一不同的是,眼下的競爭是在融合標準的框架之下。
新的市場比拼,雙方必須保證技術與國標所規(guī)定的技術框架的參數相一致。一位親歷標準之爭的某芯片設計企業(yè)副總裁透露,國標以融合標準告終,照顧了參與競爭的兩大院校的利益,無論是清華還是交大,在參與地面?zhèn)鬏敇藴实母偁幹卸纪度肓舜罅康娜肆ξ锪?然而要將基于不同原理的清華標準和交大標準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在技術層面是不可能的。
這位副總裁指出,新出臺的國家地面標準的技術框架是基于時序同步理論(源于清華方案),與原清華方案的技術框架相比幾乎一致,除了添加了廣科院的糾錯碼之外,融合標準根本上就是基于清華多載波技術……這在圈內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國標沒有所謂的兩塊芯片,更沒有所謂的開關選擇傳輸模式的荒誕說法。他還向本刊記者一再強調,只要懂技術的人仔細瀏覽過國標文本內容,就能夠明白融合標準的實質。
“交大的單載波技術如果要繼續(xù)推廣,必須要符合國標的技術框架,從根本上就是要符合多載波的技術要求,這對芯片設計的要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應的芯片的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商人逐利,產業(yè)鏈下游的企業(yè)自然會主動選擇利潤高的技術模式。清華模式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副總裁說。
此外,本刊記者從復旦微納電子有限公司獲悉,在11月初,復旦與清華將計劃聯(lián)合推出基于國標技術要求的芯片——中視二號。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枚芯片僅僅是在中視一號的基礎上,加入了廣科院的糾錯碼。盡管能夠實現單載波的接收,但是這并不滿足交大單載波的有關技術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