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蘋果的觸摸屏產品傾向于實用性的話,那么微軟用了6年時間研發(fā)的平面計算機(Surface Computer)的出現,則是對電腦進行了一個徹底革命,是觸控技術徹底淘汰鼠標和鍵盤的先兆。
由于Surface Computer的大小和形狀都酷似一個咖啡桌,因此它得到了一個親昵的稱呼:“咖啡桌電腦”。相比觸摸屏手機,它將多觸點技術創(chuàng)造性的延伸到了許多新的領域。比如,除了提供iPhone所有的雙指圖像伸縮功能外,咖啡桌電腦還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物品識別功能。它將二維的平面與三維的物體識別結合在了一起,演繹出了許多有趣的應用。比如,把一杯咖啡放到“桌上”,屏幕上能馬上顯示一杯咖啡,還能顯示出咖啡的溫度等相關信息;你要買東西,直接把銀行卡放到“桌上”,大屏幕上就會顯示出銀行卡的存款余額,然后進入網上商店,要的商品,只需用手將商品直接“拖入”信用卡,即可完成所有支付過程。很顯然,這樣的電腦從個人消費者到企業(yè)用戶,在各行各業(yè)都有著廣泛的商業(yè)應用前景。
其實,觸摸屏的制造跟生產已經成為各大廠商必爭的一塊蛋糕。除了微軟之外,惠普、三菱、聯(lián)想等公司也已經牢牢掌握了類似的多點觸摸技術作為“撒手锏”。在最近炒得火熱的MacBook Air筆記本上,多點觸摸技術也得到了充分的使用。
今年6月初,惠普在德國柏林展示了其最新一代觸摸屏PC HP TouchSmart,用戶可不用鍵盤和鼠標,只需手指輕點或劃過屏幕,即可瀏覽照片、放音樂、觀看視頻、玩游戲、接入互聯(lián)網等。
遺憾的是,這些觸摸屏電腦目前都價格不菲——尤其以Surface Computer最為昂貴,每臺10000美元,這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不過,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結束,因為更多挑戰(zhàn)者早已蠢蠢欲動了。一家名為Eyebeam科技藝術中心的工程師已經聯(lián)合了NOR_/D藝術工藝設計中心,研制一款多重觸控桌式計算機——Cubit。這種功能與Surface Computer頗為相似的多重觸控桌式計算機,不但支持Windows、Mac、Linux等平臺,最重要的是,它的成本只有500美元到1000美元。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Eyebeam還將Cubit的硬件圖表和軟件程序代碼統(tǒng)統(tǒng)公布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毫無保留地揭開了觸摸屏技術的奧秘。掌握了這些信息,山寨廠或許就能自制觸摸屏了,更不用提用流水線裝配的生產商了。
事實上,超便攜筆記本也盯上了觸摸屏。預計在2010年發(fā)售的二代OLPC兒童電腦,觸摸屏設計便是其主打設計。而華碩易PC,也早已加入了觸摸板多點觸控技術。
誰是觸摸屏時代王者?
事實上,無論是MP3\MP4,還是平板電腦、數碼相機,觸摸屏都顯示出了巨大的優(yōu)勢。體積小巧化一直是隨身數碼設備追求的主要目標,而觸摸屏的應用是減少體積的革命性手段,不使用觸摸屏技術,是很難在越來越小的體積上實現人機交互的目標的。
通過觸摸屏實現人機交互,正在給人們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銀行,人們通過觸摸屏取款存款;在KTV,人們通過觸摸屏點播喜歡的歌曲;在醫(yī)院,人們通過觸摸屏查詢自己醫(yī)療檢服務價格,選擇專家門診,為患者就診提供方便……
現在,觸摸屏技術除了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外,還能陪人玩。2006年03月,松下推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視,確切地說應該是一面電視墻,因為它是由多個可觸電視組成的。松下的互動電視墻有兩個電視“墻面”,每一個“墻面”都有110英寸。用戶可觸摸互動電視墻的任一點進行操作,不僅可以看電視,還能上網、收發(fā)郵件……是的,就如預言家所說,它們會帶來翻天覆地的生活革命。